【工商时报_名家评论】面试官问我MBTI要回答吗?谈谈面试问题的违法红线

2025-11-04

来自韩国的16型人格测试MBTI红到台湾,除了当成自我性格剖析、认识新朋友的热场话题之外,部分公司也开始尝试使用MBTI的测验结果作为筛选求职者的工具。有面试官在面试时询问:「你的MBTI是什么?」或是要求求职者在履历上填写自己的MBTI,引发到底哪一种MBTI类型最受企业欢迎的讨论。

作者

作者

「你是I人还是E人?」来自韩国的16型人格测试MBTI红到台湾,除了当成自我性格剖析、认识新朋友的热场话题之外,部分公司也开始尝试使用MBTI的测验结果作为筛选求职者的工具。有面试官在面试时询问:「你的MBTI是什么?」或是要求求职者在履历上填写自己的MBTI,引发到底哪一种MBTI类型最受企业欢迎的讨论。

其实业主在面试时询问MBTI,是有可能违法的。《就业服务法》第5条第2项第2款禁止雇主在招募或雇用员工时,违反求职人或员工之意思,要求提供「非属就业所需之隐私数据」。根据《就业服务法》施行细则第1-1条,所谓的隐私数据,包含三种类别,第一种是生理信息,例如基因检测、药物测试、医疗测试、HIV检测、智力测验或指纹等,第二种是心理信息,例如心理测验、诚实测试或测谎等,第三种则是个人生活信息,例如信用纪录、犯罪纪录、怀孕计划或背景调查等。违反此规定的雇主,可处新台币6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。

过去曾经有雇主在面试时询问生辰八字、星座,遭台北市劳动局认定与职务无关而被裁罚6万元。目前劳动主管机关虽然还没有针对询问MBTI做出具体认定,但MBTI属于一种心理测验,在求职者不同意提供的情况下,如果雇主无法说明MBTI与求职者应征的职务有正当合理之关联时,仍要求求职者提供MBTI,就有可能落入就业服务法所禁止的违法范围。

「J人优先,谢绝P人」,如果雇主因为某个求职者是特定的MBIT而决定不录取,也有可能会构成《就业服务法》禁止的就业歧视,《就业服务法》第5条第1项规定,雇主对求职人或所雇用员工,不得以种族、阶级、语言、思想、宗教、党派、籍贯、出生地、性别、性倾向、年龄、婚姻、容貌、五官、身心障碍、星座、血型或以往工会会员身分为由,予以歧视。违法之雇主可处3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罚款。

目前MBIT虽然尚未纳入法条明文规定,但MBTI的性质与星座、血型类似,都常被用于分析个性、判断契合程度,因此未来若有雇主明确表明不雇用特定的MBTI类型,不能排除主管机关或法院也会做出相同的解释。

雇主在面试时若想询问MBTI相关问题,一定要小心勿踩违法红线,甚至连面试后的「闲聊」也要留意。曾经有案例是雇主主张是想对求职者有更深入的了解,而询问血型、星座等较私人之问题,且雇主也事先说明只是闲聊、可以不用回答、不会成为筛选的标准,是求职者太想要这份工作,都很乐意回答。法院认为,如果雇主觉得求职者是因为想要工作而回答,显然求职者也会认为这些私人问题都是面试问题的一部分,而且会被当成筛选标准,法院因此认定雇主仍构成就业歧视。

MBTI测验虽然流行,在面试时却可能引发侵犯求职者隐私,甚至是就业歧视的问题。为了避免征不到人才又破财,一定要多加留意。

本文发表于工商时报_名家评论专栏: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51104700109-4313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