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工商时报_名家评论】宁愿错下去,也不愿认错?从损失规避看独董的制衡角色

2025-05-14

企业常见的错误,往往不来自信息不足,而是来自人性的偏误。其中两项最具风险的认知陷阱是:惯性偏误(Status Quo Bias)与承诺升级(Escalation of Commitment)。 惯性偏误让企业面对变化仍选择维持现状,错失创新时机;承诺升级则是因不愿承认过去错误,而持续加码投入已显失败

作者

作者

企业常见的错误,往往不来自信息不足,而是来自人性的偏误。其中两项最具风险的认知陷阱是:惯性偏误(Status Quo Bias)与承诺升级(Escalation of Commitment)。

惯性偏误让企业面对变化仍选择维持现状,错失创新时机;承诺升级则是因不愿承认过去错误,而持续加码投入已显失败的计划,导致损失扩大。这两种心理机制若未及时觉察,将使企业陷入长期资源错置。

而在这样的决策困境中,独立董事的角色不可或缺。他们不应只是出席与签署,而应是董事会中理性与警觉的象征。

■董事会常见的「承诺升级」现象

在多起公司治理失败案例中,问题早有迹象,但因董事会缺乏挑战声音,导致决策失衡。

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承诺升级现象:

1.投资项目持续亏损仍不终止:即便市场反应不佳,仍继续注资,只因不甘心前期投入白费。

2.收购案整合失败仍追加资源:为维护面子与信誉,不愿承认并购错误判断,导致亏损扩大。

3.高阶主管明显不适任,却未调整:因人情、历史贡献或内部关系等因素,使董事会选择沉默,影响士气与绩效。

这些情况,真正问题不是信息不足,而是缺乏理性「踩煞车」的人。

■独立董事的具体功能

要让独立董事发挥真正价值,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力:

1.设立中止条件:重大项目应预设退场门坎,例如未达关键绩效指标即检讨,避免一意孤行。

2.打破决策同温层:引进反对观点、设立「红队机制」,让反方意见不只是被听见,而是被制度化。

3.提升认知觉察:推动董事会了解「沉默成本不可回收」、「损失厌恶会扭曲判断」等基本行为经济学概念,建立心理防卫机制。

■让独立董事「敢说、能说、有用」

若企业真心期待独立董事发挥作用,还需提供制度与文化上的支持:

●信息透明:提供实时、完整且平等的数据,让独立董事能有效监督。

●角色尊重:鼓励不同声音与挑战,而非追求形式一致。

●发言制度化:如建立例行质询时段、针对重大项目设置质疑机会,让独立董事可依法表达立场。

错误不会因沉默而消失。真正理性的公司治理,需要有人敢于提醒:「我们可能走错了。」

独立董事的价值,正是在错误还能修正之前,按下那个停止键。

本文发表于工商时报_名家评论专栏: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50514700132-4313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