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臺灣高齡人口快速攀升,長照需求與日俱增,但外籍家庭看護人力長期不足,許多家庭面臨照護空窗與延遲聘僱問題。為回應社會需求,立法院修法通過,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實施重大制度調整:80 歲以上長者或70至79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,可免經巴氏量表評估,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。申請流程簡化為提供身分證明與醫療或長照文件,經系統登錄後最快 7 日即可招募;重症個案更可縮短至 1 日,加速人力媒合效率。
配合制度放寬,勞動部近日隨之因應並同步提出數項配套管理措施-
(1)簡化行政流程:減少評估與審查耗時,提升聘僱效率。
(2)強化管理與輔導:要求地方政府及仲介單位加強外籍勞工法令宣導、職業訓練與管理。
(3)完善就業服務與資訊系統:確保聘僱過程合法透明,降低非法聘用風險。
雖該政策直接影響的是家庭僱傭市場,但企業經營者仍應關注其間接影響,可能包含以下數點:
(1)人力穩定與員工福利:外籍看護取得更便利,有助於減輕員工長照壓力,降低請假與離職風險。企業可考慮將長照支援納入員工協助計畫(EAP)或福利制度。
(2)外籍勞動力政策趨勢:外籍看護聘僱制度的放寬,反映出政府在移工政策上的彈性與依賴程度增加。對跨國企業而言,掌握這些政策走向,有助於評估未來人力資源布局與合規成本。
(3)內控與風險管理:企業 HR 與法務部門可同步檢視內部外籍員工管理、宿舍安排及契約設計,避免因政策擴張或移工規範調整而產生潛在違規風險。
外籍看護聘僱制度的重大變革,不僅回應人口老化挑戰,也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策略調整的新契機。企業若能及早將長照議題納入企業福利與風險管理規劃,有助於在 ESG 與社會責任上展現前瞻性與韌性。
資料來源:勞動部新聞稿等